买 菜 的 学 问
——谈“以物写我”在写生中的应用
有幸在“西庐雅集”遇到了我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导师修翁(大家对朱修立先生的爱称),并得以耳提面授,尤其是先生的“以物写我”理论给了我全新的启发。
修翁关于写生的论述较为俏皮:中国画的写生就是去菜场买菜,要带着做菜的目的去买菜,买什么菜,买哪些菜,买来的菜怎么配制才能做成可口的大餐,学问大着呢。
修翁经常提醒我:“要以创作的理念去写生,以写生的素材去创作”,“要善于运用自然之启示,展示内心之道”。当年修翁的老师们李可染、钱松岩、傅抱石等等也都是用这样的理念写生与创作的。
我们常说“意在笔前”,无论写生或创作须先有“意”。中国画是写“意”之术,与西方写“实”表达不同,是“以物写我”的情思表达,画中寄托了画者的思考与感悟,画中的形象是意象,意象构成的场景谓之意境。这种写意精神,是我们的民族特色,必须守住。经过近几年的反复实践,目前我自己形成的较为喜欢的写生方式,就是用“以物写我”的理念去菜场买菜,即用已掌握的传统笔墨功夫,结合自己内心的领悟,面对自然对象进行取舍提炼,将眼里所见的“自然形”转化成具有自己个性审美特征的“艺术形”,物为我用,最后再“配料烹制”完成大菜。将写生当作小幅的作品去创作,这样不仅训练了自己的“选菜”能力,还可以锻炼自己的“配菜”功夫。如下图是2021年底疫情期间,我被隔离在郊外的观察点一周,每天面对窗外的冬景,内心由焦躁不安慢慢变得平静安宁,于是用携带的纸笔对窗外进行写生练习,由于时间充裕,画得慢,从构图到笔墨,当作小幅创作去边思边画,感觉挺有收获。
这两张写生作品主要是想表达田野冬日里的宁静与韵律,有了这样的“意”,选材便有了方向,于是我选用些长短线作“原料”,围着长短线再“配”上各种树木苔点“调料”,点线结合以增强画面旋律感。
写生本身就是在创作,写生是为了更好的创作。且善买菜未必善烹饪。欲精于烹饪,尚须不断学习与实践,待以时日方可臻于上乘。随着写生的不断深入,加之我本人极力追求在古人理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思维与审美,紧贴时代气息,诠释时代之美,营造蓬勃且又祥和宁静、物我相融的境界,慢慢形成了我自己的写生风格。
翠峰寺(写生)
乡村新农家(写生)
漫园印象(写生)
新藤老屋(写生)
朝山新居(写生)
其实古人“写生”,更多的是长时间住在山间观察与体悟,也就是所谓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心源亦即内心之道,有了内心感受领悟之后,直接去表达这种感受,而不受什么“地貌”、“结构”的影响。这是高层次的“形而上”的写生方式,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听修翁说过这样一则故事:当年他陪傅抱石先生上山去写生,过了一两小时,自己已画了多张速写,而傅抱石先生却一笔未动,只见他东看看西看看最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香烟包皮纸,胡乱地划拉了几下,当时心里想这画什么东西?晚上回来壮着胆子问:“傅老师,您明天画画吗?我给你磨墨。”抱石先生笑了,说好吧你来。第二天他便根据写生的几根线条画了那幅著名的《黄河清》,抱石先生买的“菜”是他精挑细选的,做大餐之时早已了然于胸。这就是“形而上”观察体悟写生的结果。
当然,时下中国画界还有其它的写生方式,现在最流行的西画法对景写实方式,虽有取舍,其实已经脱离了中国画“以物写我”的写意本质,是“形而下”的写生方式。
更有等而下之的,便是抄照片。艺术院校考试便是采用此法,以图方便,全然没有了“艺术贵在创造”的观念,所以也就更谈不上培养出具有独立思想与创造精神的画家了。(赵学军于2023年12月20日)
【赵学军】 一名酷爱艺术的公务人员,美育推广者。安徽省美协会员,铜陵市文化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