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数年来,画界思想解放百花争艳。当代美术名家辈出,流派纷呈,风貌杂陈,蔚然为中国文化大观之气象,对于艺术发展而言,此况令人欣慰,更令人振奋。其中,有一位从安徽这片热土崛起的丹青高手——叶家和先生。早在70年代上半期叶家和的中国画作品“周恩来和老农民”就入选当时的全国美展、人民日报、解放日报转载报道,极富影响。他穷经皓首,孜孜以求的艺术之路,凭借着多年刻苦操练出的纯正中国画艺术语言,他的作品富有个性特色,深湛学养和现代观会展现他善于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的独特审美,着力营造笔墨丹青那“乡土的韵律,如梦的意境”。 最近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大红袍”《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叶家和》付梓成集,于十月出版,由全国新华书店发行。名于当今,传于后世,可谓实至名归。
艺术需要画家对生活的体验,对艺术语言形式的把握;对生活触探程度的深浅,对艺术语言质感把握的确切与否,决定其作品品位的高下,家和1942年出生于湖北老河口市,六岁随母亲来到合肥。自幼喜丹青而又聪颖过人,在艺术活动中先后结识亚明、范曾先生并受其影响,接受了纯中国画的理念观。他植根于乡土,对放牛娃更是情有独钟,其形神容貌,刻印于心;笔从心出,墨由情随,天趣自成,营造出一幅幅恬淡、清灵的水墨世界。纵观他笔下的牛画,底蕴厚,气味醇,墨滋嫣,水清华,折射出画家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对艺术的追求。仅以《江南雨亦奇》为例,画家以大篆汉隶之笔意入画,以豪放泼辣的水墨技巧结合宣纸的性能,水墨俱下,见笔见墨,并通过控笔的压力和速度变化,使墨分五色,将牛的形体结构和力度表现的生动有致,呼之欲出,那水气淋漓的蕉荫,那如烟似雾的藤萝,令人陶醉神往……
“丹青意造本无法,画圣胸中常有诗。”家和先生绘画的另一个题材便是他的写意历史人物画。他注重借助形以外的意蕴去传达内在的生命,表述画家对人性的深浅、文化的嬗变的触探与感悟,进而使其笔下的写意人物画升华至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然后将这转瞬即逝的灵感之光投射于画幅之上,营造出自己的欢悦、恬静的艺术品格,形成一个更为鲜明的人文永恒主题。请看他的一幅《古韵自爱松风寒》长卷,下笔恣纵畅达,遒劲老辣;用水施墨铺展疏放,或沉厚饱满,或清隽秀逸;乍看纵深横抹、豪情墨酣,细品诗意盎然、超凡脱俗,别有一番挥之不去的书卷气。
古人云:“变有胆,不变有识。”改革开放以来,家和先生数度走出国门旅行、写生、举办画展,采风撷英,眼界大开。他的心胸在扩宽,气质在渐变,为某种顿悟与妙悟积累着前因,但那质变的契机何在?“民族艺术的发展,不应是将脚塞进别人的靴子里。我们要走出去吸收一切世界艺术的营养,以现代意识来关照本土生活,将本土固有的文化渗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去。”家和先生在这种成熟的理性思考指导下,坚定地迈开双脚走进江南水乡、大别山区。他怀着对山川故土的挚爱之情,寻觅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那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其多年在报社工作打下的扎实速写功力和即兴构图的天赋灵感,把感性认识的视角冲动与理性思考碰撞的火花,用线条色彩和墨点有机而生动地描画出:水墨淋漓、如烟似雾的江南如诗的境界。这一组着意寄情江南的水墨丹青,恣意纵横中流溢着山野的芳香,天趣飞动,底蕴丰厚,沟壑的情深,凝重雄奇中反映出对生命的感悟,幸福的渴望。
天地以灵气而生物,画家以灵气而成图。现已客居于北京的叶家和先生潜心作画、读书、会友。无论作品还是做人,他都一直保持着低调做人特立独行的姿态。他的牛,他的牧童,他的山水人物,无不蕴含着浓浓的田园情怀和质朴而清新的乡土气息。正如黄胄先生说的:“家和的画很生动,有生活。看来你是从生活中得来的营养。”艺无涯,叶家和先生深悟到,中国画的笔墨和宣纸还有着丰富的生命力,等待我们去不断地发挥和发展。将在更高层面的艺术平台锤炼提升自己的心智和定力。去营造一个完全属于他自己的绘画天地。奉献于社会,奉献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