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平和儒雅,其绘画作品所却气势磅礴,常令观众叹为观止。
他年过半百,其会画风格却不断推陈出新,令观众惊喜不已。
他成就斐然,其为人处事却淡泊名利、谦逊朴实、平易近人。
画若其人!这就是河西学院巨潮教授。
巨潮教授原籍陕西三原,先后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巨教授自幼酷爱书画,在学习期间,特意去西安拜访了长安画派大家石鲁、赵望云老先生,后又拜刘大为先生学艺。学成归来后扎根于河西走廊,刻苦研习水墨、书法、篆刻。其作品频频参加全国、全省重要展览并多次获奖,艺术成果在省内外报刊杂志上专题刊载,引起了书画界的广泛关注。
“生活实践是艺术的源泉。”巨教授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为了寻找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他背起画夹,走遍河西走廊,独自一人到东北,内蒙古、四川、云南、江浙等地写生采风,将笔触伸向自然、社会的各个层面。高山流水、花鸟鱼虫、风土人情,只要能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都会成为他自由驱使的笔端意象。按他自己的话说,“一个艺术工作者,只有关注社会,深入生活,带着自己的思想情感去感悟生活,才能激发出创作灵感,从而实现其人生价值。” 他对艺术的热爱如痴如醉,1984年,他怀揣着对世界艺术宝库的神往,专程自费前往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西天取经”,搜购了成套的敦煌艺术图书资料,回来后潜心研究,反复思考,确立了自己的绘画创意走向。
“立足传统,面向生活,不断创新。”巨教授是一位不断求新求变的画家,他的绘画取材广泛、立意深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不拘泥于传统,大胆创意,不断进行学术创新。他将中国古代壁画中古朴、厚重、浓艳且神秘的色彩同天然之趣的艺术效果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在古代壁画和现代水墨、工笔的交融中寻找新的道路。同时将自己早年学习过的油画、水彩、水粉、版画的经验技巧运用在水墨画中,按自己的创作需要将其有机结合,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创立了初具风格的现代重彩画与水墨画。同行对巨教授的画作评论是:既有传统水墨画的线条和墨韵,又有壁画色彩斑斓,注重装饰性的特点,给人以美的艺术感受。他的画吸取长安画派大师的风格,墨色相衬,重墨淡彩,从而使画面热烈而不失沉着,丰富而不失清新,既表现了多变的和谐之美,又散发着自然的生活气息,观之热情奔放,浓烈眩目,韵味十足。小到册页,大到丈二巨幅,他都能运筹帷幄,挥洒自如。巨教授的书法作品敢于跳出古人套路,大胆创新,他取诸家之长,变自家新体,将行草篆隶巧妙揉合一体,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字的造型各有形态,变化无穷,极尽天然之态,似乎每个字都注入了生命力。在笔墨运用上,干湿浓淡相参,轻重快慢结合,笔法凝练,墨韵生动,金石味十足,欣赏他的书画作品,如品佳酿,如饮甘泉,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篆刻上,他深得秦汉玺印精髓,方寸之间,点、线、面、形、朱、白巧妙组合,章法奇崛多变,新意迭出。刀法沉雄老辣,冲切活用,以刀代笔,以刀达意,秀丽处见苍劲,流畅处见厚朴。他篆刻的两千多方印已有多件入选全省重要展览。巨教授还是“山丹烙画”的创始人之一,他创作的《甘肃胜迹》在北京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展览中展出,荣获多项奖励。
“量变推动质变,冥思催显灵感。”巨教授早年在基层文化单位工作,所有的闲暇时间全部用于练习绘画。在高等院校学习期间,经常通宵达旦作画,连除夕之夜都是在画室度过的。即使现在已过知天命之年,他依然笔耕不辍,每晚作画到深夜,每日坚持写生或创作,每学期都要画完几刀纸。一到节假日,他或外出写生,或闭门创作。这种勤奋深深地感染了他周围的人,同事们深有感触,“巨教授书房的灯经常是在午夜后才会熄灭。”连同学们都说,何时看见巨老师,都是腋下夹着画纸,来去匆匆,舍不得浪费哪怕一丁点儿时间。三十多年来的勤奋与执着,使他赢得了省内外同行们的赞誉和尊敬。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官本位思想盛行的时代,巨老师舍弃县文化馆长的职位,来到河西学院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实属不易。他渊博的知识、精湛的画技、简明幽默的讲解以及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深得同学们的喜爱和敬佩。在教学过程中,他要求学生分秒必争,力戒浮躁,扎扎实实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每逢专业课,巨老师总会提前10分钟进教室准备画具,以便进行课堂示范,而且堂堂如此,从不间断。同学在作画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是信心不足,他总是循循善诱,耐心指导、积极鼓励,并与学生一起探讨,直到问题解决为止。每到中午下课时,他总是恋恋不舍地放下画笔,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有一次,巨老师带着同学们去肃南丹霞地貌写生,很多山路连年轻人都望而却步,他却为了寻求更好的写生角度和获取宝贵的素材,不畏艰险,一边爬山一边作画。这种孜孜以求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2001年夏季,他带领学生去甘南艺术实践时肚子疼痛,但他仍坚持跋山涉水作画多日,直到有一天阑尾穿孔疼得虚脱在地才被老师们送进医院。还有一次他晚上洗澡不慎摔伤了背部,疼痛使他都难以站立,第二天早上有课,他仍然坚持上完了几节课才去医院,一检查竟然断了三根肋骨。这些年他身患颈椎病、腰椎病、肠胃病都利用课余时间去看,从不耽误一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巨老师鼓励同学们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积极进取,大胆创新。他常给学生们讲:“看问题不能走极端,画画却要敢于走极端。在艺术创作中,宁可在开拓的道路上被荆棘扎得伤痕累累,也不能像拉磨的驴子一样原地打转。”在他的谆谆教诲下,学生的创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课余生活中,巨教授既是一位平易近人、随和谦逊的长辈,又是一位爱生如子的教师。2006年,巨老师带着80多名学生赴新疆一个偏远小城写生,抵达目的地时已是傍晚,考虑到部分学生家庭比较困难,经济承受能力有限,他就一家一家联系廉价实惠的旅店和饭馆,几乎跑遍了全城,直到把同学们都安排妥当了他才回去休息。还有一次,巨老师带领学生去戈壁滩采风,那天烈日炙烤着大地,仅有的几株白刺也耷拉着脑袋,大家又累又渴,疲惫不堪,走到半路,遇上几辆板车,他让体质弱的学生坐车,而自己却依旧徒步前行……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每当提起巨老师,同学们无不敬佩的说,“巨教授渊博的专业知识,执著追求的精神,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他淡泊名利、谦逊真诚的待人处事都将使我们受益终身”。在教学上他获得河西学院教学优秀奖,学生评选为“我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中他获得学生管理工作优秀个人,还被张掖市树立为学术技术带头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
巨潮教授才华横溢,艺术成就突出,但生活中的他却甘于寂寞、勤俭朴实,不慕虚荣,不计个人得失。在这个被物质利益充斥的时代,执着的在笔墨之间固守一份宁静尤为可贵。对待自己,巨教授严格要求,对待别人,他真诚豁达,谦逊坦荡。每年带领学生外出写生,巨教授总是和学生们吃住在一起,从不因为自己是教师而与学生有别。学校里无论教师或是学生,不管谁有困难,他都愿意热心相助。每年重阳节,他都要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去学校老干部活动中心提笔助兴。面对青年教师,他坚持做好传、帮、带的示范作用。学年初的教师排课,他从不挑剔,素描、色彩、国画、书法 ,篆刻、美术理论,那门课教授起来都是得心应手。难怪老师们经常说:“与巨老师一起共事,他的博学、勤奋、执著、敬业、谦逊、朴实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我们。”
“风吹雨打不回头,力尽精疲勿怨忧。何必计较鞭加背,此生原是拓荒牛。”这是巨潮教授在他的绘画作品《耕牛图》中题写的诗句,也正是他的真实写照。辛勤的耕耘必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他的绘画、书法、篆刻作品曾入选第二、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大型展览、第八届全国美展甘肃展区展览、中国美协第十七届全国新人新作展览、第七届民族百花奖美展等国家及省级展览四十余次。作品获纪念毛泽东诞辰百年全国书画展览一等奖、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博览会一等奖、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展览优秀创作奖。在《光明日报》、《文艺研究》、《装饰》、《美术观察》、《中国美术家年鉴》、《美术大观》、《文化月刊》、《中国书画报》等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和作品数十篇。他被评聘为甘肃省国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张掖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文/蒲卫晖 张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