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般的画卷 艺术家的责任——《百万雄师过大江》创思

2017-03-13 来源:中国画刊 浏览:19345 次


核心提示: 
         陶天月从艺七十年,德艺双馨成就斐然,在安徽画坛上享有较高声誉。他在连环画、漫画、国画、书法、诗词等方面艺术中,版画艺术则是他最为辉煌的闪光点。由他主创的大型套色版画《百万雄师过大江》即是最好的代表与佐证。

       现藏展于中国渡江战役纪念馆的大型套色版画《百万雄师过大江》,诞生在徽派版画独领中国版画风骚的1979年,这一年恰逢新中国成立30周年。新徽派版画的异军突起的给“文革”后的祖国文艺之春,带来一股强劲的艺术新风。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30周年,也为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的装饰。正值艺术盛期的实力派艺术家陶天月,蓄势待发,大显身手。一个让他期待的机会到来了,时任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主席的赖少其同志负责该项创作并成立创作组,陶天月率先成为创作集体的主创成员。

       天月利用好这次机会,决心圆满完成组织上交给的创作任务。这年初春,创作组满怀一腔激情踏上了艰苦的采访创作之路,大家一面阅读学习关于渡江战役的相关资料,一面实地走访写生,努力使采访扎实深入,尽可能多的掌握战役各阶段的具体细节。通过认真准备,大家明确认识到,30年前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这场战役是一场由毛主席亲自部署,邓小平、陈毅、徐向前、聂荣臻等同志直接指挥、如同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一样,决定着中国命运的伟大战役;是彻底粉碎蒋介石划江而治图谋,终结蒋家王朝二十二年反动统治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动员了百万大军和数以万计的老百姓共同参与的一场正义战争;是一场在千里长江江面上,同敌人比智慧、比英勇、比实力的一次大较量。百万军民同心协力,冒着敌人的炮火,横渡千里长江,皖江段占了八百里,安徽的战略地位,对夺取渡江战役的胜利实属举足轻重,天月在日记中写到,作为一名新中国的艺术家,我为有机会参与如此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以刻刀和画笔描绘中国历史上这样一次扭转乾坤的大事件,使命崇高伟大,任务艰巨光荣,为此深感自豪。

        责任感、使命感令艺术家对完成任务信心百倍,但又感到压力不小:要把发生在30年前那场有百万军民参加的发生在千里江面上的战斗场面,用一幅作品,全景式展示出来,无论其跨度,还是难度都是可想而知的!责任、思考、技巧、展现、效果等一系列问题无可回避的摆在面前。“使命不容退却,责任重于泰山”!艺术家选择了抖擞精神迎难而上。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创作组一行来到江城芜湖,夜以继日,开展工作,足迹踏遍城乡,大家从狄港坐船沿着解放大军渡江的路线顺流而下,直到江苏江阴。多日,大家吃住在船上,日夜兼程,脚踏着汹涌的江涛,一路观察一路感受,晨看日出江花红似火,晚眺日暮水天如烟云。凭吊当年血与火的战场,体味长江天险的壮阔气势。在江阴登岸后,大家继续寻找素材写生,几乎把沿江的大小村镇跑了个遍,大家与受访者促膝长谈。历时两个月,行程千余里,旅程虽苦,但收获丰厚。尽管如此,大家觉得所掌握的史料依然不够,比如对战役中一些具体物象,诸如当时部队的装备,支前民工的运输工具,甚至衣着等,此时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江苏省徐州云龙山上的淮海战役纪念馆。那里不是有当年渡江战役中各种装备吗?有渡江时使用的船只吗?有部队官员们穿过用过的衣物和民工们推运支前物资用的独轮车吗?当然还有缴获敌人的武器和大量相关图片文字资料等等。于是,创作团队又马不停蹄赶往徐州。在淮海纪念馆里大家一边观看实物,一边听工作人员讲述战斗故事,面对渡江船只与坦克车等实物,向解说人员详细了解当年邓小平等指挥渡江战役的战斗情况。通过各种战时用过的实物和几千张图片重温了当年解放大军渡江时的战斗生活,充实了画面感与历史真实感。就这样,天月与同志们满载着收获回到了合肥。


史诗般的画卷

       在安徽省博物馆的创作室里,大家消化素材,认真构思,一心投入创作,绘制草图,在画案前一站就是半天,腿站麻了,脚站肿了,大家全然不顾,一张张草图从天月和几位画家手中脱颖而出。之后,大家对草图进行认真评析,好中选优,经过反复比对推敲,一幅大家公认的作品诞生了,它就是保存至今的长164厘米宽91厘米的大型套色版画《百万雄师过大江》。

       画面上,欣赏者可以看到,在炮火连天的江面上,奋勇向前、难以计数的我军船只在炮火腾起的水柱间破浪勇进,在江边山崖突兀中,集结的勇士们在猎猎军旗的召唤下,突破敌人的江北防线,正在跃跃欲试向江边进发,其间装甲车、大炮、军用汽车首尾相接,也正源源不断地向江岸驶来,支前民工的独轮车满载着军需行进在其间……,艺术家们别具匠心,运用了大面积浓淡不同的绿色作为基调,突出军旗的鲜红,船帆的阵容和宏大的战斗场面,整幅作品色彩鲜明,内涵丰厚,呈现出无比壮观的人民战争画卷,体现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正义之师无往而不胜”的创作主题。一幅门板大小的图画,把西从江西九江东到江苏江阴的千里长江一画写尽。图上清晰可见沿江的地形地貌,标志性物体,如南京的紫荆山天文台,镇江的金山寺以及马鞍山的采石矶等,恰到好处的把整个场面全景式、有序的展现出来。尽管画面如此宽泛、繁纷,但给人的感觉并不显得杂芜、凌乱,反而是大气磅礴,浑然一体,产生了无比震撼的艺术感染力。艺术界人士评价说这是一幅憾世的大型版画之作,是一幅对我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诚“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坚强决心的生动描述。

        一幅凝聚着艺术家心血与智慧的主题画作,历经艰苦,终于得以圆满绘出。艺术的再现了30年前的发生在千里长江江面上的那场百万军民抢渡长江天险的血与火的战斗场面。

       透过画面,让人们记住历史,告诉人们应当更加珍视壮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成果,不要忘记是支前的人们用独轮车将革命推进了城市。今后革命或许不再需要小米,不再需要独轮车,不再需要再一次渡江作战,但饱受幸福的人们,千万不要忘记烈士们冒死渡江的壮举;不要忘记那生硬的小米,不要忘记那吱吱呀呀的独轮车,不要忘记为新中国的诞生已经倒在革命征途中的烈士们,不要忘记为革命不惜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父老乡亲,就如同不要忘记我们的列祖列宗一样,一直牢记到永远!大型套色木刻版画《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一次伟大战役的高度浓缩与历史定格!

       在完成画作之后,天月曾赋诗表达感慨:“在那并不遥远的1949年4月,本人作为支前的一名文工团员,亲历了这场伟大的战役,一支由百万大军组成的正义之师,代表着四万万五千万同胞,在猎猎军旗下,瞬间成功抢渡了千里天堑,奏了一曲动人的历史交响乐”!此幅大型套色版画好似精美绝伦的见证物,定格着伟大的历史时刻,我为此骄傲……

       在纪念渡江战役胜利六十八周年之际,欣赏这幅红色题材的版画巨作,倍感亲切,令人感奋。

(文/ 陈大良)




著名画家陶天月祝贺全国百强报刊合肥晚报创刊60周年
 



         著名书画家陶天月先生是合肥晚报的元老,时值合肥晚报创刊六十周年之际,特与放翁先生携手创作“沁园春——合肥颂”豪情诗篇,并满怀激情,书写出气势磅礴的巨幅长卷致贺,特此刊出,以飨广大书画爱好者。


《沁园春·合肥颂》  放翁 天月创作        陶天月书

        诗文注译: 城依名湖,今日庐州,万象锦呈。看丹霞烟水,游艇浪击,新桥灯火,空客云腾,路网珠联,城乡融合。古镇三河冠五星。凭栏处,更高楼林立,绿树花明。

        难忘三国兵争,念津渡张辽扬盛名,喜包公清正,千年称颂,人民做主,百业俱兴。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教工商紫气蒸。同追梦,与苏杭竞美,直赶金陵。




艺术简历:

        陶天月,男,汉族,1931年2月生,安徽长丰人。斋号冷香居,自幼酷爱书画诗文,1949年入华东大学,后在安徽省文联一直从事书画创作, 是一位著名的国画家、版画家、书法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安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安徽省美术家协会顾问,黄山画会副会长,安徽书画网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 、教授,享受国务院授予特殊津贴。

       其国画创作以花鸟、山水为主,以黄山为师,继承新安画派,其作品构图清新严谨,笔墨浑厚,具有民族风格。书法擅行草,潇洒俊美,墨迹遍及全国乃至全球。版画,以赖少其大师为首,创作了一批全国影响很大的巨幅版画,被誉为“新徽派版画”的开拓者。曾应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地邀请举办个人书画展。1999年曾出访西欧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七国。众多作品在日本、法国、德国、韩国等二十几个国家展出并为日本、南斯拉夫艺术馆、中国美术馆、天津艺术馆、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 其作品和艺术传略被收入《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国新文艺大系》等二十多部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