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良
中国国画院名誉院长
  • 从墙上涂抹寻乐到成为一代美术名家——安徽工笔画领军者王道良的艺术人生

  • 2017-12-20  作者:梅森  来自:王道良 点击:22709 次

  • 艺术简历:

           王道良,当代著名工笔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工笔画领军人物,中国美协敦煌创作中心理事、中国国画院名誉院长、江淮书画院名誉院长,合肥晚报书画院学术顾问、江苏省江都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原书画研究院高级艺术顾问、安徽省书画研究会艺术顾问、中国国画院名誉院长(北京)、安徽新华学院特聘教授。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上海霞飞路的一幢洋房里,一位没有玩伴的幼童,寂寞之下拿起笔在墙上涂涂画画起来。彼时,很少有人会料到,这个无奈下在墙上涂抹寻乐的举动,会是一段传奇般艺术人生的开端。这个人就是王道良,安徽工笔画的领军人物。


    工笔牡丹
                

    再关注:一本新书引出一位艺术大家

           王道良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从一本书讲起。不久前,由合肥市政协和上海市政协共同发起,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合肥——上海双城故事》完成第一次印刷。该书中的重要章节“双城人物”则收录了包括物理学家杨振宁、力学专家谭声乙、爱国侨领董寅初等十余位合肥人在上海、上海人在合肥的各行业领军人物。而"双城名人"在绘画艺术领域仅收录了由陈梦麟撰写的《画坛君子,海派殿军---孔小瑜》和刘克俊撰写的《王道良与安徽工笔画的不了情》两篇文章,分别描写了已故著名海派大家孔小瑜和著名工笔画家王道良的艺术人生。孔小瑜、王道良皆为上海人,都为支援安徽建设来到合肥,他们一生勤勉,辛勤耕耘,在安徽画坛影响深远。而王道良作为双城名人中健在的老艺术家, 如今,他已82岁高龄,面对外界的名利诱惑,他不忘初心,默默耕耘。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题跋


           王道良曾任安徽工笔画研究会会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神州书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创作中心理事、中国国画院名誉院长、江苏省江都书画院名誉院长、安徽省书画研究会艺术顾问、安徽省书画院大家画廊艺术顾问、合肥晚报书画院学术顾问、安徽新华学院特聘教授等。说起安徽工笔画,王道良是公认的领军人物。他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传授弟子,桃李满天下,为安徽工笔艺术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以卓越的人品画风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安徽当代美术家人名作品图录》等辞书。


    白云翠鸟(学院派积水画法)

    苦学艺:得名家指点终开创一派画风

           王道良1936年出生在上海霞飞路的一幢洋房里,家境殷实,父亲是非常有成就的企业家、商人,尤爱收藏古玩、字画。父母忙于工厂、企业,就雇保姆专职看护幼年的王道良。 没有玩伴的他最大的乐趣就是画画,经常拿笔在墙上画,只要够得着的地方都画得慢慢的,父亲只得买来纸墨让他画。这一画,自此开启了他的艺术人生之门。

           而在正式学画之后,一次展览,让他初露峥嵘。12岁那年,“上海青少年作品展”赴法国展览,王道良的作品《嫦娥奔月》入展。父亲大喜,拿出自己珍藏的诸如唐伯虎、祝枝山等人的作品让其观摩、临习,技艺大进。又送其去上海美专学习。此间,王道良拜得岭南派大家黄幻吾为师,定期登门学艺且勤学苦练,打下扎实的功底。


    宫廷仕女(生宣画工笔)

           1958年,22岁的他为支援安徽建设,来到合肥锻压厂工作并任宣传科干部。在工笔画北派大师申茂之的指点下,王道良利用工作之余苦练绘画技艺,日渐精进。同时,他又博览群书,临摹各派大家作品,博采众长,逐渐形成“王派画风”。     

           难能可贵的是,王道良还相继培养了儿子王勇、女儿王琦及孙子王文浩,一门三代共同投入到工笔画事业,现他们已分别成为省、市级美协会员,王勇和王琦在艺术界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在省、市美协支持下,举办过三次(王道良师生工笔画联展),2014年9月,“繁荣工笔画--王道良祖孙三代画展”在合肥市久留米友好美术馆盛大举办,当时各地藏家及嘉宾云集,活动影响深远。


    岭南大家黄幻吾题跋

    树标杆:奠定徽派工笔画蓬勃发展基石


           上世纪八十年代,安徽工笔画基础薄弱,人才匮乏。已经在艺术上卓有建树的王道良被委以重任,担任安徽工笔画研究会会长。
             一开始,王道良对安徽工笔画现状忧心忡忡,决心不忘师训,顷尽所学,传授弟子,并要求弟子们把工笔画技艺一代一代往下传。 近年来,安徽工笔画形势喜人,在全国第六届、第七届工笔画展上都有不俗表现。而王道良师生为发展、繁荣安徽省工笔画所做的突出贡献,传为美谈。 

            “王道良一生是爱徒如子”是业界对他的褒奖。王道良收徒授艺从不收费,早年间,一些弟子生活困难,就经常在老师家吃饭。现年82岁高龄的他,依然对弟子们关爱有加,视如己出,弟子们的生活冷暖随时牵挂。如今,他早已桃李满天下,众多弟子中更是涌现出一批突出人物,活跃在各个领域,为繁荣发展安徽工笔画做出了贡献。 



           王道良不仅对众多弟子给予了无私的关爱,同时,他更是一位“热心公益,好善乐施”的爱心艺术家。每每遇上社会赈灾和急需救助的困难家庭、失学儿童等,王道良总是夫妇同心,慷慨解囊。1998年5月27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王郁昭(原安徽省副省长)来到安徽,在稻香楼宴请皖籍艺术名家,动员艺术界名人为国家扶贫作贡献,王道良积极响应号召,无偿捐出一幅四尺整张工笔牡丹。此幅牡丹画后来交由基金会统一在香港拍卖,引起香港收藏界对王道良宫廷画派的极大兴趣,当时以120万人民币被一藏家拍得。应基金会工作人员的恳求,后来王道良又捐献了一幅《喜鹊红梅》作品由基金会收藏。2010年4月19日,安徽省红十字会为青海玉树地震献爱心,举办“名人书画拍卖会”,王道良慷慨拿出二幅精品力作,现场分别拍得20万元和11万全部捐给灾区。在近年安徽的抗洪赈灾以及"合爱同行"等众多公益慈善活动中,王道良总是以一位老艺术家悲天悯人的情怀,温暖,关爱着他人。

           如今,82岁的王道良,依然在画工笔并坚持传授绘画技艺。他的人格魅力和王家画风让安徽艺术界如沐春风,引领着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投入到艺术事业中来。现“王派弟子”队伍数百人,且人数逐年增多。他们在王道良先生的感召和带领下,继承的是传统工笔画,在安徽艺术界直至中国画坛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而王道良也以其精妙的画品与人格的魅力为人称道。  


    • Copyright©2017 www.cnhua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画刊网
    • 北京市海定区紫金数码园1号2号楼2层209  电话:18601002511
    • 皖ICP备11001565号-3
  • 中国画刊手机版